年底各种忙,拖稿求包涵。
当然,基本上留给我讲这些废话的时间也不多了,压了快两个多月的物价理论篇也就这样走完。
有人说这个系列的意义就是扯废话,我也不否认,从系列走起,写了40 篇至少12万字的扯淡,一礼拜相当于要出四篇高中作文的量,等于天天写高中作文作业,真不可能是字字珠玑,不过确实是个人所想所著,没有血泪啥的也有汗水啊。
后来有跟策划桑的一些日常讨论(扯淡),本系列的思路广了许多,也敢于涉及一些相对敏感的(打策划脸的)话题。
随着系列的连载,我的影响力也在有了个程度,在某些群聊的随口胡扯,一转眼就跑到其他地方群或论坛到处传播,并且神秘兮兮言之凿凿......当然,尽管内容雷同,也没有证据可以证明,这是不是正好有别的人跟我同一个思路而已,但可能性摆在哪里,这也是我为何很多人问,但我不想在这个系列或者论坛什么公开地方讨论囤货细节的关系——这样做稍不留神就变成造谣系列了。
惯例的开场白:
本文仅代表本人立场,仅代表个人见解。
囤货有风险,入坑需谨慎,我不是策划,请当我瞎扯。
理论篇:站在剑灵物价玩法大门前
依旧那句话,理论篇不在于给大多数人读懂,在于让有心参与物价玩法的玩家阅读。拖拖拉拉地用了4个章节爬出来的物价理论篇,物价理论篇终于来到通往剑灵经济物价玩法的大门前面,物价理论的结束篇。
从理论第一篇《理论篇:论剑灵的游戏经济系统》我们知道了,物价系统的设计规则,版本更新、装备制作的淘汰循环。
从理论第二篇《理论篇:论付费道具、抽奖的影响》我们知道了,运营活动设计的根据与带来的影响。
从理论第三篇《理论篇:分析游戏内材料的价值走向》我们知道了,物价的走势,随着活动版本进度而变化的趋势。
从理论第四篇《理论篇:物价的平衡状态》我们知道了,道具的性质,如何拨开层层迷雾去锁定物价的根本。
结合这四篇,相信我们能明白大部分因为这游戏本体的要素对物价的带来影响,那么,接下来就是经济要素了。
剑灵这个游戏拥有着物价玩法的基础跟设计,甚至可以说,它对于物价经济玩法的设想是相当特别的——在我看来是这样的,尽管它的经济系统运作得很糟糕。
比如:拍卖行的“收藏”模式(正常玩家上拍卖行买东西并不需要“收藏”),越来越多的绑定道具上架拍卖行进入流通市场(像白青水这种本来产自藏宝阁的高端产物下放拍卖行),还有帮帮游戏助手APP移植自韩服拍卖行网页系统的系统出现的“出货量”(谁没事去看物价变动?),甚至还有“倒爷”的称号。
这里的各种蛛丝马迹,都在表明一个事实——剑灵的经济物价玩法事实上是被重视的,甚至在某种程度视为一种主流玩法,这也代表了,“囤货党”是对于这个游戏本体,是有积极意义的。(那些摆弄炒货造谣的“大商”们除外)
有看过这个系列最初的文章,就会知道我谈到最初认为的,决定物价的根本:“库存决定物价。”即流通在市场上的库存决定了物价(假设没有人为囤货要素,未消耗的库存就能完全算作整体库存),基本上所有游戏物价关联的经济概念都围绕这句话在进行。
在游戏中,是库存反映到拍卖行后才会根据供求增减,去变化价格——因为剑灵拍卖行中有直接交易税跟登记费用,所以拍卖行上没有常规批发商(因为卖得越多成本越多),更没有随便就可以挂几十天的东西(最长48小时),所以价格不会长期一个位置,就不会变成几个批发商就可以定价的问题,所以价格——供求关系的博弈,在游戏中更直接表现的是,库存的积蓄增减变化。
没有控制价格跟区域物流的“批发商”是好事,在现实中我们也清楚从“生产者”直接到“消费者”的好处,详情见淘宝。不过缺点也是有的,因为游戏内的库存并不能正确反映游戏内各种产物的供需状态。因此,游戏产物的库存过低,物价容易因为一时活动导致的供需大幅涨跌,所以只要稍作一些思考,只能知道物价走向,然后等到库存跟上供需的时候赚上一票。
自己持有的大量产物价格暴跌,这种说法经常被形容为“被策划教做人”。
所以“不被策划(游戏设计者)教做人”是本物价系列的起步也是目标,如果将物价玩法研究(玩)得更加深入,就会发现每个月的活动跟版本更新,更多像是是一个个解谜游戏,解读成功加上一点运气(我不否认这运气的重要性非常高),在游戏中的进度就能省去大量时间跟精力。
这个理论系列走完,大概也许可能会有一些跟我一样的同学跟着走出来,开始自己的物价玩法,未来拍卖行门口挂机的少年会多一些了。
我前面也说过,参与物价玩法的人多了,每个物价玩法的玩家盈利就会平摊分薄,所以才说写这个的我培养竞争对手,也不是多靠谱的囤货党,更多是视为一个乐趣在摆弄,不过,参与物价玩法的玩家越多,加大游戏产物库存,游戏内物价大规模波动就会得到抑制(低价有人收货提价,高价有人出货压价,直接将物价波动控制掉一部分),对金价贬值具有现实的抑制作用。这也是这个理论篇对游戏的某方面积极意义。
理论篇下一期将会说一些个人在囤货过程中的一些体会,然后就可以撒花完结了。
以上就是近期关于剑灵游戏内物价的分析瞎扯内容,欢迎回复,下次再见。